黄丕烈宋元刻本题跋五则
黄丕烈嗜书成性,有书虫、书魔、痴绝之称。在自藏宋刻本《三谢诗一卷》题跋中,他表示自己“顾念余生平无他嗜好,于书独嗜成癖,遇宋刻,苟力可勉致,无不致之为快。”为买书甚至不惜倾家荡产。他在北京、南京、杭州、嘉兴等藏书胜地广搜善刻异本,“不善不收,遇善必收”,“千金散尽为藏书”,渐成一代藏书大家,藏书多达三千余种三万余卷。其中宋版即有二百部之多,黄氏专辟“百宋一廛”收藏。藏书界誉之为“五百年来第一人”。后人甚而总结“乾嘉间之藏书史,可谓百宋一廛之时代”,其在藏书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
黄丕烈在藏书史上特殊地位的形成,除其藏书既精且富外,还在于他对善本书多有题跋,内容极为丰富,傅增湘称其“闻见博而鉴别详,巍然为书林一大宗”。其题跋考版本、校文字、述见闻、记交游,长短随意,活泼多样,既是学术札记,又有很强的可读性,在图书版本学和藏书文化史上有其特殊价值。因而在藏书史上形成了“黄(丕烈)跋”“顾(千里)校”“鲍(廷博)刻”现象。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王芑孙在《百宋一廛校书图》中写道:“(荛圃)非惟好之,实能读之。其于版本之先后,篇章之多寡,训诂之异同,行款之短长,授受源流,翻摹本末,莫不究心研考。”缪荃孙编《荛圃藏书题识》时,在序言中延续了王氏这一说法,并增加了黄丕烈 “字画之增损,下至行幅之疏密广狭,装缀精粗敝好,莫不心营目识,条分缕析”。黄氏藏书有题跋者为藏书界所看重,至今被珍若拱璧。甚而“不管是怎样的破书,只要他一两行题跋,就会身价百倍(其实百倍也不止)。”(黄裳语)书以人贵,说明了黄跋的重要性。本文选取一些未见辑录的宋元刻本题跋进行介绍。
黄氏藏书有南宋中期刻本《会昌一品制集二十卷》残本二册,存十卷(一至十)。此书为唐代武宗朝名相李德裕文集,由宋代郑亚编订,多为制诰之作。顾广圻为黄氏藏书楼作《百宋一廛赋》,其中有“敬舆中书,文饶一品”,“敬舆中书” 指陆贽集,“文饶”“即李德裕,“一品”说的就是《会昌一品制集》。黄丕烈对此句作注云:“残本《会昌一品集》,每半页十三行,每行廿二字,所存一至十凡十卷。此二种(另一种指陆贽集),予悉尝用以手勘他本,语云:‘不敢因缺损已甚而忽之,岂特佞宋,亦以重二公也。’今为赋所取。”可见黄丕烈重视此书,还有看重李德裕道德、人品、事功的因素。可能因为是残本,黄氏编著《百宋一廛书录》时虽以收藏此书,但未予著录。后来潘祖荫、缪荃孙等编黄氏藏书题跋时,也都没有收录《会昌一品制集》,后出各种黄跋辑佚也未涉及。直到此书入藏上海图书馆,得到冀淑英等人关注,才得以重新披露。黄氏题跋有两则,其一是嘉庆四年(1799)在第二册卷六首扉叶上跋语:“此残宋刻《会昌一品制集》十卷。卷中有旧抄配入,为甫里严豹人家物,而余购之,重付装池者也。先是,余得抄本《会昌一品制集》二十卷,为沈与文所藏,已明中叶本矣。又得旧抄《李文饶集》,则不止《会昌一品制集》与明刻合,而亦无甚佳处。惟此宋刻较二本为胜,虽残本,实至宝也。卷中抄叶标题曰‘李文饶集’’而列‘会昌一品制集’于下,似非宋刻原本。然藏者为李廷相,据白堤钱听默云,已为明时收藏家,其旧补可知。至宋刻卷第下皆剜补一行,未知所剜补者何字。由来既久,亦承之而已。装成越日至十一月八日,书数语于后,以见唐集宋刻,虽残不可轻弃尔。嘉庆岁在己未冬,荛圃黄丕烈识。”嘉庆二十三年(1818),在首次题跋19年后,黄氏又取出此书以校明刻本,在首册扉叶朱笔题跋:“余尝谓宋刻之书虽片纸只字,亦是至宝,此实有见而云然,非癖论也。百宋一廛中全者固不少,缺者亦甚多,其中拈出一二字,皆足动人心魄。即如此《会昌一品制集》,仅存十卷,卷中亦有旧时钞补之叶,向时未经取校。新秋暑退凉生,无可消遣,辍两日闲,手校于明刻本上。十卷中,佳处不可枚举。郑亚序文有句云‘取封禅之书于犬子’,此用长卿小名也,明刻讹‘犬’为‘太’,明人之不学无术,可慨也夫!戊寅七月既望,复翁识。”黄丕烈以“佞宋”著称,其看重宋本,主要还是因为重视宋本的文献价值。正如他在为宋本《韩非子》作跋时所称“书必以真本为上”,宋本在他眼里,多为“真本”,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
元至正刻本《古乐府十卷》黄丕烈题跋,亦未见于《荛圃藏书题跋》及后出辑佚作品。《古乐府》由元代左克明辑,主要收上古至汉魏六朝、隋代的乐府诗。《古乐府》晚出于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对郭书有所借鉴,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四库提要认为《乐府诗集》“务穷其流,故所收颇滥”,而《古乐府》“务溯其源,故所重在于古题古词,而变体拟作,则去取颇慎,其用意亦迥不同也”。此书元至正刻本有方震孺、黄丕烈、季锡畴、乔松年等人跋,黄跋在卷首,并钤有“荛圃”“丕烈”印。今藏国家图书馆。黄丕烈对此书的价值非常看重,跋语云:“辛未季冬月七日,积雪盈庭,闭门谢客,有书友持此元刻左克明《乐府》来,索番饼四枚,余留之。取足本《读书敏求记》所载《焦仲卿妻》诗证之,语句都合。向得诸所闻,今得诸所见,可云快甚。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逐’二句,此本无之,虽在钞补叶内,然行款不差,所据必元刻。且‘寡妇赴彷徨’,依然‘赴’字未改‘“起’,其为元刻无疑。至于装潢款式犹是述古旧藏,古色古香,溢于楮墨,令人珍爱奚似,岁晚获此,赏心乐事之一。越日十有四日。复翁识。”黄丕烈在题跋中好提及书价,尤其是善本书,通常有书沽售价、还价的纪录,也因此为人讥诮。其记载售买、得书等情形,画面感极强,让人感觉如在目前,体现了黄氏收书之不易、得书之欣喜,提笔时仍能记忆犹新。但此条题跋很有代表性,其主要价值还在于校勘文字、考订版本,通过书目、文字、行款等各种例证,来证实版本确属元刻无疑。应该说,藏书家藏书乐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通过考订,验证“真本”。
另一则未见于《荛圃藏书题跋》及后出黄跋辑佚文献的,是宋宝佑五年(1257)赵德润刻元明递修本《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 》,不过其跋语非黄丕烈亲笔,为佚名所过录。此书也是残本,存三十五卷,缺七卷。每卷一册,合三十五册,今藏浙江图书馆。《通鉴纪事本末》为南宋袁枢编撰,虽系录司马光《资治通鉴》,但分类编排,每一事详记本末,便于读者详悉事件之由来、发展及其结果。此书开“纪事本末体”先河,因此自成书后颇受重视,历代刊刻也较多。其宋刻有“小字本”“大字本”两种,赵刻本为大字本。小字本为南宋淳熙二年(1175)严陵郡庠刻本,赵德润认为其“字小且讹”,所以精加校雠,瞿中溶认为此刻“在今日已同麟角凤觜”,极为珍贵。其版片历久未坏,明初尚在南监,后不知所向。黄氏得此书亦极为惊喜,在卷前衬页上题跋云:“《通鉴纪事本末》,今俗刻本误谬脱落往往有至数十字者,以此南宋椠大册本校之,触目皆是,不胜枚举,可见斯书之善。兼以书法古雅,刻画精工,极尽宋人刊书能事。而宋讳缺笔之字一一弗爽,悉属可据,充好古读书君子之秘籍无愧焉。所惜者,印本已后,时有漫漶,而亡佚八卷,不成完璧。虽然,夏玉、商金、秦刻、汉碑,莫非至宝,何尝无残泐,自当一例等诸。生沐广文,爱而有之,实具眼者,否则奚好此耶?余既为两家骑驿,了此一重翰墨缘,曷可不记?西山刍荛翁丕烈。”虽为佚名过录,非黄氏亲笔,亦可见其收得此书的得意之情,从书法、刻工、避讳等论其确为宋本无疑。不过,或许编《百宋一廛书录》时黄氏尚未得到此书,也或许因此书为残本,《书录》亦未收录此书,其后辑编黄氏题跋的各类文献也未见著录。
2019-09-19收藏天下频道《艺术观察》栏目组
《崔狄访谈》公众平台是一个面向大众集现场直播、艺术讲座、名家访谈、收藏、鉴定于一身综合性艺术平台,欢迎各位朋友请摁二维码加入,关注《崔狄访谈》公众平台 官方网站:《收藏天下》网站;《艺术名家》 网站地址:北京西城区庄胜广场第一办公楼西翼1212室邮箱:cuidi6721@126.com 北京宏宝艺术品鉴定中心是中央数字电视《收藏天下》频道《艺术观察》栏目旗下的艺术品鉴定中心,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北京宏宝艺术品鉴定中心交流、品鉴、收藏。 每周六下午14:00-17:00 欢迎各界朋友参观、交流、学习,有专业老师指导。
宋唯源教授面向全国招生简章 ——研习中国传统艺术,传承正脉血统.书画家、教授:宋唯源 1.传统绘画课程:书法、绘画、古琴、诗词等 2.全国各项美展入围课程 【报名方式】 即报名即安排课程 两周一次课(下午半天) 【报名电话】 010-83191829王先生 13811965962郝先生 【学费缴纳】 50000元(不含食宿) 邮箱:45755027@QQ.com 联系地址:北京西城区庄胜广场第一办公楼西翼1212室
宋唯源先生润格: 书法:5000元/平尺 花鸟系列绘画:2万元/平尺 山水系列绘画:3万元/平尺 人物系列绘画:80万元/平尺 对宋唯源先生书画有需要者请咨询: 010-83191829王先生 13811965962郝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