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开片的故事吗?如何鉴定呐?

2017-06-24

在今天的艺术品鉴赏市场中,陶瓷的追捧热度依然不减,一件制作精美的古陶瓷,可以竞争出天价,这可能让很多人不解,为何陶瓷作品竟也能卖出如此高价。


本期《收藏投资导刊》采访到一位陶瓷鉴定专家、中华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中国古陶瓷研究会鉴定委员会委员张庆玉,在实物的展示中,张庆玉为本刊读者讲解陶瓷开片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如何鉴定新老瓷器的开片。


01

何为陶瓷开片?



瓷器表面出现的裂纹或者说纹路就是“陶瓷开片”。据了解,开片又称冰裂纹,按颜色分有鳝血、金丝铁线、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分为“大开片”、“小开片”。小片细碎的,叫“鱼子纹”;大片稀疏的,叫“牛毛纹”、“柳叶纹”、“蟹爪纹”,都是形容其形状的。


这些细致入微的纹路是怎么来的?


开片陶瓷和不开片陶瓷后天的价值差异究竟如何?


这些无论是关于元明清陶瓷开片的记载还是之前宋代关于瓷器的记载,虽都有关于开片形成的记录,但是却一直存在争议。有的人认为,同一时期同一窑口的陶瓷,开片陶瓷更具价值,有的则认为非开片陶瓷更具价值。瓷器的开片是收藏鉴赏者必须了解的一种知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古陶瓷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北京元青花俱乐部创办人和内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张庆玉,在古玩鉴赏界颇有名气,凭借几十年的收藏鉴赏经验,经手过不少各朝各代的陶瓷精品,如今不少陶瓷爱好者和藏家们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张庆玉一边展示开片陶瓷一边讲述关于陶瓷开片的一些鉴赏经验。


哥窑青釉葵瓣口盘的侧面局部照片

造成瓷器开片的原因大体可以概括为两种:人为的开片 和 自然的开片


人为的开片,多属浆胎瓷器。所谓“浆胎”,普通陶瓷爱好者可能了解的并不那么深入,主要是指陶瓷制作者在制胚时,撷取浸泡过的精细瓷粉,澄清后融成泥浆,制成胚胎。人为的开片,在这些浆胎制作过程中,就配好了药料。人窑烧时,必使之开片。开片又分为开大片或者开小片,这些都可以按照用不同的配料来实现。这样烧制出窑的瓷器,开片形似龟裂,开坼都在胚胎里面


自然的开片,则是瓷器历年既久,表面釉层渐渐内裂,或呈鱼子纹,或成牛毛纹。无论何种纹形,开坼都与胚胎无关,开片纹痕绝不会深入,而仅仅开在釉面上,而不是胚胎里面。所以凡是瓷器因年久自然开片者,其釉总似坼而未坼,在若隐若现之间。若为人工开片者,则在瓷胎上豁然显露。可以说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据了解,人为开片始于宋代哥窑,此后有仿制直至今日。哥窑是宋代处州(今浙江丽水)龙泉县人章氏兄弟中哥哥章生一开设的窑厂。哥窑瓷胎质细,性坚,体重,多断纹隐裂如鱼子,亦有大小碎块纹。古瓷器上牛毛纹微带黄色鱼子纹的开片,即属自然的开片。自然开片的瓷器,据传见于北周柴世宗所创柴窑瓷器中,有一种豆绿色,釉中有细纹开片。


哥窑青釉葵瓣口盘的侧面局部照片


02

不同时期开片各不相同



中国瓷器经过古陶器漫长的孕育,最后终于在希望的原野上萌芽直至大放异彩,这期间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象征了中国文明的陶瓷技术也得到了不同的创新,以至于不同时期的瓷器造型各不相同,而作为陶瓷纹饰的开片,不同时期也各不相同,据说即使是同一时期的不同窑口,开片也各不相同。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汝官哥钧定中排名第一,汝窑是高温釉经过高温烧制而成,汝窑按开片与否划分,可分为开片瓷器和不开片瓷器,汝窑烧制需要两次烧制才能成功,第一次烧制是烧素坯,第二次就是上釉后开始烧制直至成为成品。在胎土和釉料出窑时都会收缩,胎土冷却时间远比釉料冷却时间快,从而会形成收缩之间差距,进而形成开片。汝窑开片的形状有很多种,有冰裂纹、鱼子纹、蝉翼纹(又名蝇翅纹)等等,当然也有不开片的。


首都博物馆元代青花瓷器


开片釉在制作上可分两大类:


①一为填充型,在烧成的釉裂纹中填充煤烟等,纹路呈黑色;也可在裂纹中填充硫酸铜等着色剂,呈棕绿色纹路。


②另一类为覆盖型,在焙烧后的底釉上覆盖一层颜色釉,再次焙烧,呈现裂纹,露出底釉颜色。开片釉裂纹稀密和图形不同分别称冰裂纹、鱼子纹、百圾碎、蟹爪纹、牛毛纹及鳝血纹等。


官窑和哥窑堪称开片瓷的代表,官窑出产的粉青釉、月白釉瓷上,大量的裂纹扶疏伸展,就像雪地上婆娑潇洒的柳枝梅影。哥窑产开片瓷的冰裂纹多细碎,称为百圾碎,而鱼子纹则是更加细小的冰裂纹的形容词。细看瓷器上存在的冰裂纹也并非均匀可见,实际上也有粗有细,粗的颜色深如铁,细的颜色如金黄色,称为“鳝血色”,粗细不一的冰裂纹交织在一起,人们称之为“金丝铁线”,官窑和哥窑产的开片瓷是此后历朝历代收藏家争相收藏的对象,更成为了后代仿制的目标,在张庆玉用来给藏友们讲课用的展品中,就有仿哥窑开片瓷实物。


03

如何鉴定新旧陶瓷开片?



开片不同,陶瓷价值也有很大区别。如何区分新旧陶瓷开片,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老瓷器的鉴别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牵涉到瓷器的胎质、釉面、发色、器型、纹饰、制作工艺以及反应在瓷器上的时代特征等。又可通过瓷器上的这些特征来断定它的年代。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古瓷的仿制层出不穷,甚至于已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为此,行业内的人士总结出了很多区分的办法,有的从生成来区别,比如,前面内容中提到的开片的形成过程,还有的则认为,旧开片宋代瓷器光阴年轮长,普遍冰裂纹特别多,特别深,里面积满历代尘垢,要用显微镜看,将瓷器在炉火上转一转,用显微镜细心的观察,如果是宋代瓷器,只见在火力作用下微微张开的冰裂纹内面,历史的陈垢层层的往里推动,累积千年尘埃。假若没有一点尘埃,只是瓷器表面瞧见一大滩脏尘,那无疑就是仿的瓷器。


四川宋瓷博物馆:南宋,龙泉窑,青釉海棠式瓶。


如若还不太放心,想100%绝对确定是否宋代瓷器,那就再把瓷器置于一桶水中,泡上半个钟头,如果是宋代千年瓷器,就会在瓷身上粘满如若星辰的无数密密麻麻或大或小之气泡。而仿宋的的现代瓷器是一粒泡也没有的。


当然鉴别区分新老瓷器的方法还有很多。而且每个人的鉴别区分方法都有不同。张庆玉认为,陶瓷爱好者可以首先看器形,比如一件哥窑作品摆在眼前,你要知道过去的窑工在制作瓷器上都是身经百战、技术过硬的,所以他们在制作方面的手工很灵活,可以很顺利就能完成一件器型的塑造,现在找一个这样的窑工很困难了,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一些模印,这个行内人一看就能看出来,再加上整体纹饰的搭配,比如说开片,大器开小片、小器开大片这都是高档的,怎么鉴定开片自然,这里面的要素很多。


宋代哥窑青釉瓷盘。南京博物馆。


但是从鉴别上讲有两个字特别好记,老的瓷器釉面“润”不是简单的亮,它含有一种抛光(汗光),就好像健康的机体在太阳下劳动时微微出汗的光,这样的光非常的柔和,非常“润”;新的东西怎么看呢,一个字“嫩”,过去都是天然的矿物料,现在都是化学料调出来的,所以在鉴赏家眼里新瓷片就是一个“软”,没有古陶瓷那么硬。此外,鉴定一件瓷器,除了看表面还要重点观察瓷器的底部,如果把釉面比作衣服把它裹起来,那么要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胎质、是用原始的工具研磨的还是现在的球磨机研磨的,这就要从胎质来判断。方法就是一看研磨的工具不对,好多研磨的痕迹找不到古人用木头一点点锤的痕迹,现在用水轮锤达不到那种程度。而且他这种木削,均匀的掺和到里面,烧到1300度以后看着厚其实有一个松紧程度失和的面,咱们就从底部来判断这个东西……个人做不可能搞一个球磨机,而且原料复杂,所以说要做高仿是要有技术基础的,还要有拉坯的人、绘画的人、看火的人尤其是还要做旧,这一系列的高仿要是没有一个投资是实现不了的。


仿哥窑暗花云纹双耳扁壶,清代雍正年间,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


04

关于开片的传奇故事



龙泉青瓷因其纹片如冰破裂,裂片层叠,有立体感而称之“冰裂纹”。在哥窑的各种釉裂纹片中,“冰裂纹”排名首位,素有“哥窑品格,纹取冰裂为上”的美誉。因其在烧制过程中的独特开裂,展示出无限的自然美。


冰裂纹又称开片,它是高温瓷器骤冷开裂形成的纹路,其中宋代哥窑出产瓷器上的冰裂纹,就是典型。瓷器上出现开片形成冰裂纹本来是一种缺陷,但是宋代文化造就了哥窑瓷器的残缺美,将青瓷的美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冰裂纹的产生,理论上是瓷器一个内部应力的表现。当内部应力无法维持原来的状态,瓷胎和釉面的伸缩程度超过了其本身的弹性区域,产生断裂、位移,一直到内部应力达到暂时的平衡,于是产生了冰裂纹,又称开片,它是高温瓷器骤冷开裂形成的纹路。


哥窑双贯耳八棱瓶,南宋(1127~1276年),首都博物馆藏。


相传,哥窑瓷器开片的出现背后还有一个传奇故事。北宋年间,在浙江的龙泉地区,有兄弟二人都是烧瓷窑的,周围的老百姓称哥哥烧的窑为哥窑,弟弟烧的窑为弟窑。哥哥烧窑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弟弟烧窑就爱投机取巧。后来哥窑又被皇室选为御窑,产品价钱高,销量大,弟弟的产品只能在民间销售,收入不尽人意。


这一天,哥哥正在烧窑,突然有急事需要外出,就把烧窑的事托付给弟弟。瓷窑烧到1400℃以后需要停火,等冷却到常温以后才能打开窑门,可是,弟弟嫉贤妒能,居心叵测想给哥哥弄出点儿事故来,好幸灾乐祸。当需要停火时正是热胀的极限,弟弟忽然打开窑门,冷空气进入窑内,由于胎和釉冷缩的速度和系数不一样,使瓷器上产生了很多裂纹。


哥哥回来一看,大吃一惊,御窑如果误期就会有掉头之罪,哥哥哭了三天,第四天他拿了几件带裂纹的瓷器到集市上碰碰运气,没想到碰上几个秀才,认为这带裂纹的产品在当时是绝好的产品,连连称赞,一下子把所有带裂纹的产品都买光了。哥哥大着胆子把带裂纹的产品送到京城,没有想到皇帝和大臣们都赞不绝口,并受到皇上的嘉奖。后来,人们把裂纹叫作“开片”,哥哥又潜心研究胎和釉热胀冷缩的规律,实验出线条又粗颜色又深的裂纹叫铁线;又细颜色又浅的裂纹叫金丝,为此在业内又有“金丝铁线”的美誉。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大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