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晖讲书法】审美之秘
审美之秘
拿毛笔的生涯过去了四十多年,才想起这个特关键的话题。“学海无涯”这句话最坑人,让你给这件事在心里定了性,你就不会再找终极答案了。告诉你,这事儿没头。你甭想终生把它搞明白,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思维。
文化这个事肯定是有个彼岸的,不可能终生都在学海中以苦作舟,所以佛教称“波若波罗蜜”,般若是智慧,波罗蜜是彼岸。否则,不可能有佛的诞生。释迦牟尼不是传说,是确有其人的,而且以他的人生阅世告诉世人,人人都可以到达般若波罗蜜的境界,而不是“学海无涯”......
中国人鄙视技术,所以世界上的科学发明奖从古至今都让欧美人占去了,我们祖先都是渴望修仙成道的。这种文化思维基础就诞生项羽那样的人,不能学一个人的剑法,想学“万人敌”。在人间活着走两条路,一个是学帝王术,当皇上;另一个就是修道成神仙。这种方法还很具体,炼丹的书古代很多。嫦娥就是服了仙丹而到月亮上去的人,中国的道家不以为这是个传说,而是身体力行地去做。
“道”这个字在中国有太多的解释,孔子和老子说的道都不能相与为谋,因为中国的文明史在他们俩之前还有两千五百年,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从伏羲开始的......所以今天学国学的人总是误会,以为国学是先秦诸子百家之学,而截去了还有两千五百年的另一半,那就是巫文化的时代,最长也是最深。有人问我,东方文化的代表是儒释道三教的综合,还有比这更深的吗?我答:巫文化、原始文明......东方文化文明仅用宗教和哲学都概括不全,用理性的东西讲不明白,还包括义理、巫术、非理性思维、人的生理感觉与自然的天人合一、还包括不可思议、非想与非非想......所以世界上没有一部像《易经》一样的书,由三个人写成,经历上古、中古和下古,囊括了东方古代文明,受这种文明影响的民族甚至自豪到耻于创造机械,耻于建大楼、造汽车,耻于在现实人生中的任何成功......这种文明深到天地人学无所不包,成仙得道,超越人类极限而能感知未来。这种道可道,名可名,玄之又玄的,又能说中众妙之门......
其实“道”,说明白了,就是路,道路的路,称此人有道,是他能找着通路,根本就不玄,能说中,能解释,对不可解释的解释。
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同道论》,被美国的《时代》周刊中文版转载,主题是说从古至今的东西方哲学家们没有什么神秘的,从宏观看,都是一群想寻找世界终极真理的人。不管是作为宗教,还是作为哲学,他们都很伟大,你跪拜在任何一个圣人的门下都不亏。关键是他们的所有努力都没有彻底把这个世界解释明白,都是相对真理。他们合成一个,都没跨出宗教和哲学这片高地。他们说的也是一个东西,我们用同道论来概括他们,把他们作为古圣先贤的文明去学习、去研究,才是今天的文明。这世界还等着我们去综合,去发现,去创造探索呢。把自己设定为信徒的心态就对不起古人,也永远不能成佛。很少有人相信自己这一生真的可以成佛。因为在文明和教育的潜意识心理中没有这一条通路......
前人对学科的分类完全是错误的。把书画看成技术,该学的没学,不该学的东西用了许多时间,就会产生一堆想不明白的异化病态苦恼,因为目的不清。让一个没学过巫术的人画出卦来,非常可笑又奇怪。
书画技术是接受审美指导的,所以要好好学习美学。什么是美学呢?
秦风汉骨的雄风是不能用宋代的词与行书来表现的,只有古意的大山篆和隶书能表现那种审美意趣。没有史学知识,你就没法弄懂那个时代的审美思维。商周的神秘和肃穆在青铜图案与甲骨金文中有成熟准确的表现,你用明代行草书的文人小趣就无法展示那种理念。审美接受哲学的指导,不研究先秦诸子的哲学,就不可能弄懂东方审美表现的基石。文化文明上的综合造诣,决定审美取向,没有审美明确取向的技法等于是学了屠龙术的人找不着龙......
我看到研究黄宾虹笔墨技法的人,津津乐道于他的不俗笔墨,乐道于他的浑厚华滋,皆不知黄宾虹将自己的审美之格定位于夏商周的三代之美,美在原始、本心,通自然之道。返璞归真,不落唐宋之后的格调之中。黄宾虹之难解在于此。黄宾虹在近现代美术史上颠倒了明清以来的审美习惯,流俗以为美者皆弃之。宾虹美乎?答曰,不美,甚至有审丑之心,将神秘、宁脏勿净、宁拙勿巧都放进一张纸上,那么它就是个垃圾站。在垃圾站中赏其复杂者,定以为美。
把唐以后的文化放进一个框子里已经复杂之极了,想把上古更远的文明以程式化的传承格式来表现的,那得多矛盾,多复杂啊,一张山水画里有那么大的承载力吗?所以,黄宾虹作为人是个伟大的文化巨匠,作为巫师他画了一个巫师都解不了的符卦......
谁要是说黄宾虹的画赏心悦目,愉悦身心,那真是病了。要说他引人思考,我信。不管他作为画家成功与失败,人们都对他充满敬意,因为这块土地上的人对自己并不懂的五千年文明充满敬畏之心,但对外来文明从心里是排斥的。实际上黄宾虹是民国时期的现代派,但他没有使用欧洲现代派的语言。他用中国传统语言说了一个现代派的故事,所以他让中国人崇拜,而林风眠就比他傻多了,净碰壁。
书法家和画家不是让人乐的,他不该是演员,他是为社会提供思维和理念的。所以将书画定义为取悦人心就必有媚骨,呈俗态。作品无悟,有流滑之技。真正东西方传统中优秀的书画家都是宗教艺术家,皆有哲学审美思维。考人类文明起源,书画起于巫,起于祭祀。其深刻的人文意义,皆非孔子之说,君子游于艺。此说使后代画衰。
经历近半个世纪的苦想,我终于知道中国书画完全不同于西方,不是艺术,是文史哲的通学之师画的卦写的符,是宗教、是哲学,又超越二者,走向更深层的精神领域。中国的艺术家们最深层的思考是巫。
画是书之爻变。
自古至今,书法为显学,书如其人,书学极致是人生之学!画之为艺,大多不能致用。赏玩,雅趣,往往堕于小家碧玉状,最多达于骚客之风流,无骨无心,其格不乏韵调,至此矣!书之为道,通人心之致,成教化,助人伦,写天地和合,字为心画。康有为之《广艺舟双楫》有此态,其人通书道,主张书道时代人心之关联。虽有错误,可惜之!
生五十五年多,执笔逾四十载以上,始今书。宋以后书不可学,是文人书。自古至唐,书为祭文,皆有庙堂气,与五千年文明同步。为巫师画卦,有神逸不可解处。通天地,是自然之纹。
后人多不解此,书道亡!
书定为画,则可游可居可赏。书之为道,则须臾不可离,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衰,文艺生,巫者失传,卦不象已,人气无,乾坤断!
三月二十五日晨
兆晖记于燕溪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