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艺术家被指抄袭中国当代艺术 走向引发再思考
刊载于2019年3月18日《羊城晚报》 作者:记者 林清清
2月底,一篇《中国艺术圈著名老炮被比利时艺术家指责抄袭30年》“引爆”了艺术圈。3月初,事件发酵成为大众哗然的社会热点新闻。
抛却具体作品纠纷,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曾经经历令人赞叹的高潮。如今,经历调整期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将有何表现?未来会有何走向?藏家进入当代艺术板块时,有何要点要注意?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业内权威人士。
受访嘉宾
季涛
理学硕士,留英学者,观察研究艺术品市场二十多年。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法律咨询与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拍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拍卖术语标准化起草小组组长。曾参与编写《中国收藏20年》、《中国收藏年鉴》、《中国拍卖二十年》等书籍。
壹
新闻追踪
中国当代艺术被“热话”
2月底,一篇《中国艺术圈著名老炮被比利时艺术家指责抄袭30年》“引爆”了艺术圈。市场价格百倍于原作者作品的“大腕”,被列举作品涉嫌抄袭,令公众哗然。3月初,事件已发酵成为大众关注的社会热点新闻。
曾经评论过涉事作品的知名评论家已公开道歉,而叶永青本人也表示已委托律师处理,正积极与西尔万联系。有藏家要求退货,而收藏了叶永青涉嫌抄袭作品的知名藏家刘益谦,公开要求画家道歉。
3月7日深夜,四川美术学院发布声明,称高度重视其退休教师叶永青个人相关作品涉嫌抄袭事件。已成立专门的工作组,目前正在依规依纪开展核查工作,表示“我们将根据核查进展,及时公布相关情况。学校对学术不端等师德问题坚决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一经查实,绝不姑息。”
事件对市场的影响仍在发酵中。3月中旬,收藏界传出西尔万的作品以均价4千欧元的行情,火速被中国人抢购一光。刘益谦对此表示,龙美术馆将举办西尔万的展览,但并没有代购业务。
羊城晚报记者在事件发生后,曾与目前世界排名前五的某拍卖行亚洲区高管探讨,此事对当代艺术市场的影响。该高管表示:“事实上,‘中国当代’这个板块本来就在市场调整当中,我觉得事件发生可能会令短期预期不太理想,尤其对于完全不熟悉这个市场的人会影响信心,但对熟悉的朋友是另外一种情况。整个板块还是有很多很好的艺术家,不能一概而论。从个案来讲,主要是会对社会大众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尽管截止至记者发稿,被指抄袭的艺术家仍无发表道歉或进一步公告,事件还未有最终定调,但此事从以往小众的当代艺术圈,发酵至大众所关注的社会新闻,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讨论也为人所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收藏会否因此受到影响?成为艺术界、收藏界共同关心的话题。
羊城晚报:最近从当代艺术圈发酵至社会大众关注的新闻事件,你认为在短期内以及较长远来看,会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季涛:影响是非常重要和深远的,包括对过去的反思回顾,和对未来市场的影响。主要是我们过去的当代艺术,在近40年中,市场更看重的是比如画家的知名度、影响力,而忽视了对原创作品创造力的理解。这件事提醒了大家要重视作品的原创性。
但另一方面,并不一定是人们所想的一种打压式的影响,而是促进市场的成熟,让市场的运作方式,包括买家、画家本人都对艺术的原创性更加重视,市场对作品的价值判断上,会更苛刻,也更精确。未来的市场,应该会更重视原创性,作品在美术史上是否有一个重要的创新、是否发展出一个新的流派。
贰
艺术价值 如何正确判断当代艺术作品的价值?
羊城晚报:一件当代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应当如何判断评估?其中最大影响力的因素是什么?
季涛:当代艺术与古典艺术是不一样的。古典艺术更多的是要求你绘画的技术技巧;当代作品,就是在这个时代要创新,代表了艺术在当代的转变,对未来的艺术发展有指向性的作用。这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看起来就画了一个大白板的当代艺术作品,能卖那么贵?因为它代表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的西方社会的极简主义,一个艺术潮流或流派。你现在再去画这个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你没有创新,前人已经做过了。
羊城晚报:有人认为,对于当代艺术作品来说,观念性大于审美性或技巧性,你是否认可?这种观念性的表达,会否令当代艺术作品在价值认定时遭遇一些困难?
季涛:我同意,对当代艺术作品在价值认定,我认为首先是观念上、美术史上的意义,第二位是美学意义,大众百看不厌;再往后才是技巧或其他东西。
绘画技巧讲的是你的写实功底、准确的色彩还原等内容,但是在当代艺术里,技巧有时候是被掩盖的。自从19世纪有了相机以后,很多东西改变了。所以当代艺术的关键性,是反映在观念的表现上,而不是反映在你的绘画技巧上。但是审美,对大众的意义也很重要。因为很多人买当代艺术作品,是有实用性考虑的,为了悬挂、展示、装饰。
羊城晚报:在书法或绘画等较传统的古典艺术领域,人们为了提高技巧会反复临摹,而成名作者的作品中也往往能看到前人的一些痕迹。当代艺术作品中的借用、挪用,有没有相应的衡量标准?例如事先声明、与原作对话或对立等的“原创表达”?
季涛:关键的一点,就是你有没有创新性。你可以用重构、改良、呼应、对话等方式,在别人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就像你写博士论文,也不可能全都是你自己创新的东西,你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新发现,那就要列明参考文献。绘画也一样,你要用各种方式去注明、表达,何为自己的绘画元素。我最近刚看过四川美院院长庞茂琨的画展,其中一个几十幅画组成的折叠系列,他是完全模仿古代包括文艺复兴、巴洛克的艺术名家名作,但他在这些作品上都加上了自己的当代元素,比如自画像、其他当代人物的呈现,还有一些高科技的东西,形成不同时代的对话,就是一种对作品的重构。
叁
市场展望 当代艺术收藏,未来走向如何?
羊城晚报: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在世界上处于一个什么水平?
季涛:我的理解,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是向西方学习而来,从印象派到立体派、野兽派,很多种流派一整块地过来,几十年像压缩饼干一样,很短的时间内压缩在一起消化。层次还没有弄清楚的时候,就谈不上什么太多的创新。个别的画家可能有一些创新,但是还未形成得到国际公认的一种流派或地位。
羊城晚报:中国的当代艺术收藏市场,目前的现状如何?面临近几年的市场调整状况,你认为未来几年走势如何?
季涛: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从2006年起来以后,2008年开始下行,近年可说一直在下行通道上。当然在总体下行、调整走稳的基础上,又不断有新的画家、新的方法、新的作品出来,实际上我认为这是挤出了泡沫。
只是少数画家的少数作品突然出现的一个高价,是不稳定的。中间是真空地带,市场自然会压缩。当底层画家不断起来,高处的不断下行,市场的层次更加丰富全面,也就更成熟了。这也是市场调整的目的,通过这个调整挤出泡沫,让市场相对更扎实。未来我想这个市场还会是缓慢走稳,逐渐向上,慢牛似地健康向前,但不是像原来那样爆发式的行情。
羊城晚报:你认为目前国内的当代艺术收藏的藏家与市场,有何突出的特点?
季涛:以我的观察,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藏家主要是相对年纪比较轻的一批人,尤其非艺术圈子的人,比如说IT圈或企业家,还有一些原先油画圈的人,对油画有一种本能的兴趣。
对中国传统历史比较了解,或比较有收藏实力的人,可能对当代艺术有一点距离感,因为他们大多在收藏古代书画、瓷器这些类别。所以我觉得当代艺术市场,不见得会有很多人转向。因为一来藏家群体不同,二来收藏中国古代传统的东西,辨别真假、作品数量稀少、价格偏高之类的难度更高。
相比之下,当代艺术毕竟稍微便宜些,而且画家还在世,你可以直接向画家、画廊买到作品,鉴别真伪难度较低。只是提醒大家选择的时候。眼光要更细致更挑剔,更把握住观念独创性的重点。另外,当代艺术板块也代表年轻人市场。收藏是因为多种元素组成的爱好,不会因为某一件事,改变自己的想法。
羊城晚报:有人认为,对当代艺术收藏,目前我国收藏家大多仍出于一种“资产配置”的投资心态,而非艺术鉴赏。你认为呢?这是否也容易导致市场价值认知混乱?
季涛:的确有很多是属于投资的考虑。第一是他们喜欢当代艺术,能找到自己所感受到的美感。同时,他们也了解画家的知名度,有一种原始股的感觉。其实,收藏纯粹作为投资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应该是一个比较慢的事情,要考虑到自己的收藏体系、爱好,可以作为长期配置,而不是像买股票一样短期炒作。
肆
收藏提示 瑕疵风险如何处理?
羊城晚报:已经成交的艺术品,若有争议或瑕疵,按照《拍卖法》也是无法主张退货退款的。拍卖行作为中介机构一般会如何处理?您有何建议?有人提出类似“保底回购”的方法来保障风险,您对此的看法?
季涛:关于瑕疵担保的问题,从拍卖法角度上讲,拍卖行可以事先声明,对作品的瑕疵不承担责任。这是有法律保护的。当然也有一些拍卖行会有事先声明,如果你有两个以上大家都认可的知名专家,对真伪出具鉴定意见,可以退货。但这第一需要有事先声明,第二,要有一个大家都信服的第三方证明。
但“保底回购”我觉得不合理。拍卖就是要让市场上广泛地对这件东西进行评估,通过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方式,形成一个市场价格。卖家无法保证你过几年一定升值赚钱。不能把艺术品收藏建立在“投资一定要赚钱”的理念上,把艺术品纯粹当做投资品,全世界没有这样的先例。
2020-05-22收藏天下频道《艺术观察》栏目组
《崔狄访谈》公众平台
一个面向大众集
现场直播、艺术讲座、名家访谈、收藏、鉴定
于一身综合性艺术平台
欢迎各位朋友请摁二维码加入,
关注《崔狄访谈》公众平台。
宋唯源先生润格:
书法:1万元/平尺
花鸟绘画:2万元/平尺
山水绘画:3万元/平尺
人物绘画:80万元/平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