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沙窑贴花执壶 禅茶融合的艺术之花
从古至今,饮茶品茗,一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历代君主、文人雅士到平常百姓,都能领略到品茶的情趣。茶道文化盛行与唐,人们在饮茶的同时,将佛教的义理融入其中,茶宴之上,宾客们谈经赋诗,共论茶道,将禅宗义理与人生观念融合在一起,对于茶道的推广和禅宗思想的普及起着重要的作用。
唐代长沙窑贴花执壶
茶道的盛行必然使得当时的各种茶器风靡于市。大唐盛世,经济富足。贸易兴旺,各窑口的茶器集中出现。除了著名的南青北白,最有特点使用最广泛的当属长沙铜官窑,它创烧于唐代初期,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前后经历了两百多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齐名的中国唐代三大出口瓷之一。在印尼出水的沉船黑石号上,曾经出土过大概有5万多件长沙窑釉下彩绘碗,保存完整,并且有准确的纪年,同时具有非常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船上所装载的各类古物多达六万七千余件,其中,中国陶瓷占据了绝大部分,有六万件之多,而瓷器中,长沙窑彩瓷多达五万六千余件,越窑青瓷二百件左右,邢窑白瓷三百件左右,在数量庞大的长沙窑瓷器中,尤其值得注意的就是贴塑纹饰执壶和釉下彩绘纹盘。总数约有数万件左右,也是这艘货船最大宗的商品。
唐代长沙窑贴花执壶
本期推荐的藏品唐代长沙窑青釉褐斑贴花执壶,被收录在李老师出版的《中国陶瓷茶具珍赏》一书中。此书于2016年4月出版发行,书中收录了李文年老师多年潜心收藏的三百余件古代茶器精品。这把长沙窑执壶,造型饱满而圆润,富力而奔放。椭圆形器型,圆平足,撇口小颈,把柄作三股状,八棱形短流,肩饰双系。器身腹部两侧饰以三个模印贴花纹饰,小鸟在棕榈叶上对峙,贴花上敷以褐斑。器身开有均匀细小的纹片,胎色米黄。这种褐斑贴花壶系长沙窑器物中代表性作品,出土数量较多,但绝大部分具有破损,特别是在口沿和把柄部分。同时,粗颈大口贴花壶居多。本品釉色光洁、明亮,造型隽美、饱满,完整无损,非常珍贵。此件藏品的美不仅在于其型,其贴塑部分的装饰,在褐色的菩提叶上点缀两只小鸟,于静于动,在静物中显出了动感,给人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美好的展望。贴塑菩提叶表现出佛教文化在大唐的盛行,并且对当时饮茶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更加热衷于饮茶文化背后的禅宗静溢。
唐代长沙窑贴花执壶
中国古代茶文化承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精神,它们在茶具的造型,装饰及其材料中得到融合,意境深远。佛与道的智慧,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精神的禅理,更是在于人生的智慧与哲学。
2017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