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瓷为何这么贵?一起穿越回清代探究竟!

2017-07-18

2017年的春拍带给大家很多惊喜!近几天各大艺术公众号都在各种盘点今年的春拍热点,时常关注的朋友们不难发现,今年的书画刷新了记录占据了头条,黄宾虹、傅抱石等书画大家又火了一把!然而把目光转向瓷器作品,又会成就哪些历史人物呢?

瓷器,是享誉世界的东方艺术

而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

有一个人,不能不提

他就是唐英



唐英(1682-1756)

说到唐英,我想收藏清三代官窑瓷器的朋友对于这个名字一定是如雷贯耳的!唐英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最负盛名也是颇有作为的景德镇“督陶官”。公元1728年,唐英接过传承之火,开启了鼎盛的御窑时代!因此乾隆年间的官窑也被人们称为“唐窑”。然而今天,一件瓷器如果署有唐英款识,必定受到各路藏家的穷追不舍。今天小编带领大家穿越回清代,一起看下属于唐英的那个御窑盛世吧!



清雍正 粉彩冬青釉折枝花蝶纹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第一回 :初入皇宫 伴君如伴虎

话说穿越回康熙二十一年(公元一六八二年)五月初五,正逢“督陶官”唐英出生,小编心里窃喜,这次穿越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呀,不枉我来走一遭回去也能顺利交稿了。时间一天天的过着,童年生活总是那么短暂,一眨眼的功夫唐英七岁了,被送进私塾读书,眼看这也是个聪明的乖孩子,只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俗话说得好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在唐英十六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而这件大事可能定位着他的一生。那年是康熙三十六年(公元一六九七年),他被选进宫廷,在养心殿为皇帝服务。小编心想这孩子有出息啊,正值我们高考的年纪,人家都进宫服侍皇帝了,厉害!不久,又命其管理内务府造办处。其实他的绘画艺术修养还是很高的,并还多次得到皇帝的肯定。这在我们看来也算是光宗耀祖了。可是小编看到唐英脸上并不是那么轻松愉快。小编眼前一亮忽然想起来这是皇宫,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历史上因触犯龙颜而被咔嚓的人不在少数,小小年纪的唐英就踏入“一步都错不得”的宫廷,真也是难为他了!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进宫虽有伴君如伴虎的危险,但对唐英此后的人生产生了很大影响,首先培养了兢兢业业的性格;其次,自己的绘画上也取得一定的进展。而这两点分别为揣摩皇帝口味和推陈出新的制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清雍正 粉彩胭脂紫地花蝶纹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第二回: 老夫聊发,走马上任景德镇

时间一晃,唐英已在皇宫当差多年,小编看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也真心觉得没啥可记录的啦。就在这时,看到了皇帝身边的公公带着圣旨而来,小编立马精神抖擞洗耳恭听。哇塞,竟然让四十七岁“高龄”的唐英,赴景德镇御窑厂佐理陶务。小编当时真的想立马发个朋友圈的,圣旨来得好突然。于是唐英快马加鞭的赶到景德镇,佐理制瓷。小编倒是想从皇宫初来南方,游山玩水制瓷也是惬意的很呢!但是,对于他本人而言,我却领略到了更加复杂思绪。“炎凉经两度,远客意悠悠。暑减连朝雨,风来一线秋。旅思常作病,良药不医愁。北雁生堪憎,乡书隔岁投。”



唐英监制粉彩铃铛杯

时间久了小编才发现让他感到不适的不只南方的水土,更有对陶务不熟悉所带来的惴惴不安,他在《瓷务事宜示谕稿序》中写到当时的心情:“陶固细事,但为有生所未经见,而物料火候与五行丹贡同其功,兼之摹古酌今,侈弇崇庳之式,茫然不晓,日唯诺于工匠之意者,惴惴焉,惟辱命误公之是惧。”



清雍正 粉彩黄地海水云鹤纹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第三回: 闭门三年 专心陶务

我们都知道唐英于陶务是外行,他只是会画画会设计而已并不清楚陶瓷的制作流程。做事牢靠的唐英,很快就展示出他的务实之风。对于年近半百的他要从头学起,小编心中也是暗生敬佩之情。是的,他足足闭门谢客三年,和工匠同吃同住,也挽起袖口裤腿,淘泥、揉泥、拉坯、捧坯,所以他很快就由一个外行变成一个内行!



唐英监制粉彩龙耳瓶

从一无所知到得心应手,唐英真的付出很多。我在唐英的一段自述中看到:“抵九年辛亥,于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虽不敢谓全知,颇有得于抽添变通之道。向之唯诺于工匠意旨者,今可出其意旨唯诺夫工匠矣。因于泥土、釉料、坯胎、窑火诸务,研究探讨,往往得心应手。”小编真的为他点赞!

然而得心应手并不是终点,路程还是坎坷。推陈出新是每个时代都倡导的价值观,唐英在制瓷上的贡献也是如此:一是仿古超古,二是创新烧造。雍正、乾隆皇帝对瓷器的鉴赏水准都非常高,对于前朝制作的精美瓷器的追慕。于是,复制宋代五大名窑就成了一项重要任务。其中,釉上彩、釉下彩、颜色釉均有新的突破。在他主持下,景德镇御窑厂创烧70多种颜色釉,其中胭脂红、秋葵绿是最著名的颜色釉。2011年中国嘉德所拍卖的一对胭脂红釉杯特别耀眼,在《陶成纪事碑》中,唐英称之为“西洋红色器皿”。因釉中含万分之一、二的金,又名“金红”。



而在小编看来,最为精妙的唐英制瓷是他的诗书画印与瓷器相结合的品类,画工考究,设色浓淡有致,构图丰满,配上诗词,意境突显,让人浮想联翩,独步有清一代。然而大人物的路都没有太好走,正值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弘历即位,改年号为乾隆。时年25岁。大家都知道雍正和乾隆皇帝对瓷器的审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乾隆登基后,唐英为了迎合乾隆对新奇瓷器的喜好,创烧出不少新奇的品种,比如种类繁多的转心瓶,又比如交泰瓶,经常被乾隆拿来把玩。



清乾隆 唐英制像生瓷鸭

“青丝染霜回故地,何劳镇民夹道迎,衰翁有负众家恩,关外孑身吾陶人。”唐英在雍正、乾隆两朝是精美工艺的总导演,而对他个人而言,二十八年辞别家人、远离皇城故土,甚至再也没回过渖阳老家。



清乾隆 粉彩镂空云龙纹夔凤耳转心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然而小编想起今日,每当我们隔玻璃框细细打量这些瓷器的时候,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唐英的御窑盛世,是那个羡慕归雁的北客,是挽起袖口和工匠一起冶陶的北方汉子;而看不到的是他背井离乡、艰辛制陶且心惊胆战。这些美轮美奂的物件,它们不过是雍正、乾隆的玩物,却是唐英的全部心力!



清雍正 珐琅彩松竹梅图橄榄式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终其一生,1756年这个小编不想遇见的一年,唐英老人家走了,再也不用去迎合谁的审美,或许在另一个世界他可以只为制瓷而瓷……总结唐英烧制的瓷器,一般分为三类:一为供御用瓷器;二为唐英自用或馈赠亲友之作;三为唐英敬奉庙宇之供器。无论哪类,不仅闪耀着高超技艺还留存着唐英精神。



历年唐英瓷成交记录



北京匡时2010五周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清乾隆 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花觚

成交价66,080,000元



中贸圣佳 2016年春季拍卖会 清乾隆九年 内廷发唐英造节令膳碗存厂样碗

成交价782,000元



北京匡时2015春季拍卖会 清乾隆 唐英墨彩诗文笔筒

成交价1,265,000元



北京保利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清乾隆 唐英制天蓝釉墨彩诗文双耳扁瓶

成交价667,000元



北京保利2012秋季拍卖会 清乾隆 唐英制墨彩云龙纹题诗笔筒

成交价3,967,500元



北京荣宝2013年迎春拍卖会 清雍正 唐英制淡绿釉矾红描金供盘

成交价2,912,000元



香港佳士得2009秋季拍卖会清乾隆二十年 唐英制珊瑚红地粉彩缠枝花卉纹开光式题诗卧足盌

成交价8,475,220元



北京东正2016年春 清乾隆 唐英制粉彩喜上眉梢图瓷板

成交价1,150,000元



2010年北京保利5周年秋季拍卖会 清乾隆 唐英制仿石釉题诗小笔筒

成交价2,072,000元



北京保利2011年春季拍卖会 清乾隆 唐英“陶铸”款粉彩山水笔筒

成交价460,000元元



北京匡时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清乾隆 唐英制山水诗文笔筒

成交价1,725,000元

2017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