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场上灵活运用“贝勃定律”,减少价格上涨压力
“贝勃定律(Beibo Law)”——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说的是当人经过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与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的微不足道,就心理感受来说,第一次的大刺激能冲淡第二次的小刺激。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 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时才会觉得有些重。如果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了。也就是说,原来的砝码越重,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觉到差别。当人们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贝勃定律”。
实验表明,人们对报纸售价涨了50元或汽车票由200元涨到250元会十分敏感,但如果房价涨了 100甚至200万元,人们都不会觉得涨幅很大。
“贝勃定律”在生活中到处可见。
一位意大利的心理学家曾在两对具有大体相同的成长背景、年龄阶段和交往过程的恋人当中,做了这样一个送玫瑰花的实验。
心理学家让其中一对恋人中的男孩,每个周末都给自己心爱的姑娘送一束红玫瑰;而让另一对恋人中的男孩,只在情人节那一天向自己心爱的姑娘送去一束红玫瑰。
由于两个男孩的送花频率和时机不同,导致了结果的截然不同:
那个在每个周末收到红玫瑰的姑娘,表现得相当平静。尽管没有大的不满意,但她还是忍住不说了一句:“我看到别人送给自己女友大把的‘蓝色妖姬’,比这普通的红玫瑰漂亮多了,心里真是很羡慕!”
而那个从来没有接到过红玫瑰的姑娘,当手捧着男朋友送来的红玫瑰花时,表现出了被呵护、被关爱的极度甜蜜,随后竟然旁若无人、欣喜若狂地与男友紧紧拥吻在一起。
有些人总抱怨恋人对自己不如刚认识时那么好了,其实这也是“贝勃定律”在作怪。在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对方给你的一点点关怀你都会觉得情深似海,而当你们相恋许多之后,与原来相同的那些关爱你也会觉得平淡如水了。
人们经常对亲人朋友的关爱习以为常,而且期望值很高;而对陌生人的一点帮助会感激不已;有时亲人朋友少了一丝关爱,人们甚至会恶言相向。而对于陌生人,人们没有抱着多大的期望,他们的一点点帮助,反而会令人感动不已,这便是“贝勃定律”在操纵人的心理。
拍卖行常会利用“贝勃定律”减轻价格快速上涨带来的压力。
拍品的成交价经常会比起拍价高出许多。这是因为起拍价定得比较低,然后由竞买人们逐步加价,拍品的价格也就被越抬越高。竞买人在竞价的过程中也就逐步接受了不断提高的竞价。但是如果拍卖师在拍卖一开始就把起拍价定到最终成交价那么高的话,这件拍品八成就会流拍。竞价过程可以说服竞买人修改心理价位,但拍卖师的起拍价则没有这个功能。因此,经验丰富的拍卖师往往会根据拍品的底价以及场上竞买人的数量和心理价位来随时调整起拍价。
在艺术品拍卖中,拍卖行常常采用递增式加价幅度,这就是说,当场上竞价到达某一价位区间时,下一口价的加价幅度会相应成比例。一般国际上通行加价幅度为相应价位的10%左右。比如,当价位拍卖到3万元时,加价幅度可能是2000元或3000元,应该是:3万元、3万2千元、3万5千元、3万8千元等等;而当价位拍卖到10万元时,加价幅度就会相应调高,比如说为1万元,因此应该是10万元、11万元、12万元、13万元等等;当场上价位出到20万元时,加价幅度可以相应升到2万元或3万元,应该是20万元、22万元、25万元、28万元等等;依此类推,当价位增加到500万元时,加价幅度就有可能调到50万元!“贝勃定律”对于买家的心理影响就在于:在几万元的价位上,他会很在意几千元的得失,而当价位高到几百万元时,他一定不会在意几千元的多少了,只会去计较几十万元的数量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