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志四韵——李斛的艺术步履

2018-12-06

展览时间:2018/12/09~2019/01/03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参展艺术家:李斛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B展厅


开幕时间:2018-12-09 10:00


承办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协办机构 : 徐悲鸿纪念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廖静文基金、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支持机构: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


总策划: 范迪安


策展人: 曹庆晖


总监: 张子康



李斛先生1919年9月20日生于四川大竹,1975年11月10日病逝于北京,享年仅56岁。他在世的这五十六年,既度过了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努力救亡图存的苦难岁月,也经历了全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探索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取得成就也付出代价的激情年代,他的这五十六年人生时光正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激流中前行的半世纪,他的人生道路和艺术步履就随着这激流蜿蜒起伏,为后人留下数以千计的画幅,这里展出的只是家属、个别是国家文博机关收藏的一百二十余件(套)作品,其中有不少是他当年的代表作。


李斛是一个穷孩子出身,他个性要强,重亲情,有悲悯,知担当,苦难的生活过早地损害了他的健康。他是徐悲鸿特别关心的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学系1946年的一名毕业生。徐悲鸿“艺为人生”的写实主义追求以及强调素描基础、联系构图练习的写实主义教学,造就了有造型天分的李斛关怀底层普通民众的艺术利器,使他从此走上了以西画法驾驭笔墨纸砚,将艺术创作和民生所向紧密联系起来的艺术道路。徐悲鸿对他当年艺术起步时的收获即给予了积极评价,日后李斛在这条“别开生面”中西融合的创作道路上所形成的艺术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他对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所要求和激发的人生参与给予的积极回应。那么他的这种艺术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那种默默承受生活和艺术的艰辛,总是不断激励谨小慎微的自己去担起和雄起的那种自我要求很高的自律和自励,总是力求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千锤百炼和精益求精,不讨巧,不马虎,不对付,总是期望在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发现和传达令人回味让人心动的爱与善,于平凡中见真情。


1973年,李斛在病痛缠身时给自己写下“胸怀远志,不畏近难”作为座右铭,这八个字在了解李斛和他艺术精神的同道和学生看来,正是他这一生真诚地作人治艺在艺术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写照。他教过的学生都记得,李斛先生当年总教导他们,在艺术上就是要强求,不要怕费事,不能做小买卖,要把收获期放长远些,这些教导若和“胸怀远志,不畏近难”联系起来,可以看到李斛对待人生的生活态度和对待教学和创作的艺术态度同构同质、彼此相一,他是一个表里如一的老师,是一个真诚善良的好人,他对学生的艺术教诲在今天听起来也还有警醒头脑的现实意义。


基于“远志”这一思想核心,有感于李斛作品在情感的投入、题材的丰富、表现的细腻、抒情的达意方面所综合集成的画韵节奏,给人以小提琴协奏曲一般的联觉通感,因而展览选择了四个带有主题的韵章,勾描李斛的人生与艺术步履,阐述李斛的人生与艺术远志。

2018/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