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作品中的阿尔勒咖啡馆

2020-07-05

来到南法阿尔勒,“梵高的咖啡馆”也是一个必去的地方。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露天的咖啡馆,游客,或许也有当地人,一杯咖啡或一杯啤酒,看着街景聊着天,大把品味和消磨着休闲时光。

               阿尔勒
    1888年219日,离开城市放空自己的梵高来到了阿尔勒。这位后印象派画家,生平除了画画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极爱喝咖啡。他似乎每天都要去咖啡馆里,也许,一旦他喝上咖啡,艺术的构思就如同泉涌了。他曾经有个心愿:也许有那么一天,我的画能在一间咖啡馆里展出。他的很多经典之作,都曾在咖啡馆创作而成。尤其到了阿尔勒后,他一天要喝许多杯的咖啡,创作的作品数量也大幅增加了。

在当年的阿尔勒,梵高最常去的咖啡馆叫兰卡散尔咖啡馆,位于费罗姆广场(Place du Forum)路边,由于通宵营业,被当地人称为“夜间的咖啡馆”。他甚至在这个咖啡馆里借住了一段时间,并画下了著名的两件油画作品:《夜晚露天咖啡座((The Café Terrace on the Place du Forum)》和《夜晚的咖啡馆(Le Café de La Nuit)》。如今,兰卡散尔咖啡馆还在原址继续营着业,只是名字早已借势改成了“梵高咖啡馆”。我专程来到弗洛姆广场上的这家咖啡馆参观。咖啡馆的外部依照梵高在这里画的作品《夜晚露天咖啡座》布置着,咖啡馆黄色的外墙和遮阳棚尤其显眼,灰白的靠背座椅之间有绿色的植物,更增添了一份安闲的舒适。因崇拜梵高而到此参观的游客们络绎不绝。


     如今的梵高咖啡馆 摄于阿尔勒
    如今的梵高咖啡馆,摄于阿尔勒

 梵高的两幅画都是夜间的场景,其中,《夜晚露天咖啡馆》作品描绘了兰卡散尔咖啡馆的室外景色。梵高在绘制油画之前先打了一个画稿。


         梵高 《夜晚露天咖啡座》画稿

在最终完成的作品画面中,暗黄色的街灯和星空满天的黑夜,视线向着咖啡馆和小巷深处延伸,精湛的笔触透露出他内心那种狂野的张力。零散几个人坐在咖啡馆的露台上,一盏硕大的黄色的灯,照亮了整个露台,照亮了楼房的前部和人行道,光亮甚至洒在了浸没在粉色和紫罗兰色调的鹅卵石上。街道上,深蓝或紫罗兰色的楼房在星夜下向远处延伸,在它们前面是一棵绿色的树,在深蓝色的夜空中,群星闪烁,宛如朵朵灿烂的灯花。


      梵高 《夜晚露天咖啡座》 81×65.5厘米 收藏于荷兰奥特洛克洛勒-穆尔博物馆

蓝色与黄色向来是梵高的最爱,这两种对比色,一个诉说着恬静的心情,一个代表着喧闹的气氛。露天咖啡座是由桔色、黄色表现的,蓝色的夜空深邃无际,繁星点点,画中的星星仿佛是夜空中的一朵朵小花,显出夜的静谧与安详。蓝色的冷调子与咖啡座的桔、黄暖色形成对比,使夜晚街道上的露天咖啡厅在冷落中显出一片温馨,并与蓝色星空相映而充满浪漫主义情调。围绕星星的光晕刚刚消失,亮丽的黄色的墙吸引了观者的视线。这幅画右边的暗色与亮丽黄色墙的反差反而达成了一种平衡。这是梵高三幅著名的“星空”作品中的第一幅,

这幅油画的构图透视精确,梵高使用一条纵线、一条横线、两条对角线来切割画面。消失点位于中心,即透视线的会聚点位于画面正中央,视线沿着咖啡棚和座位向后延伸,使画面产生纵深感。靠近画面中穿着白衣的服务生。广场上的行人笼罩在咖啡馆那温暖而令人愉快的氛围里。聚精会神地望着对方。戴着帽子和围巾的女人和双手插在兜里的男人相向而立。他们的眼神自然也交织在一起。咖啡馆外的小咖啡桌微微发亮,吸引着路过的行人,不论常客还是新客。它们看上去像是一个个夏日圆月,一轮挨着一轮,映衬着夜色。

梵高曾说这是一张不用黑色的夜景图,他成功的运用色彩表现了夜间户外写生的效果。梵高在给妹妹的信中曾介绍道:“我中断了描绘夜间咖啡馆外部的工作。在这家咖啡馆有喝咖啡的人一个巨大的黄色灯将光线分散在咖啡馆房子和人行道另外也照到了街上的人行道上那里有着粉紫色的色调。朝着街上的有绿色的树的尖顶屋上看可以看到蓝色的天空星星亮晶晶的挂在深蓝的或是紫色天上。你可以不用黑色来描绘夜晚而用美丽的蓝色、紫色和绿色在那种环境里有着发光的苍白的硫磺色和呈绿色的香木黄。晚上在外面画画使我感到非常有趣。人们经常白天画完草图晚上画水彩和油画可我对马上画下来感到满意。”

梵高的另一件作品《夜晚的咖啡馆》画的是咖啡馆室内部分,他当时曾连续4个晚上在现场绘制而成。在作品里,他大胆地用了红色和绿色作为主色,将整幅画作突显出了绝望与诡谲的气氛。

 

梵高《夜晚的咖啡馆》72.4×92.1厘米 收藏于美国耶鲁大学艺术馆

在作品里,处在画面中间位置的门帘半开半掩着,五位顾客沿着墙坐在左右两侧,服务员站在灯光下面面对着观众,在他一侧房间中间部位一有张台球桌。这幅作品采用强烈而刺激的颜色,是凡高描绘室内景观的画作中最具有力度的。为了体现室内的纵深感,凡高选择了高视点,并以中间的台球桌为中心放射状地组织画面景物;精确的透视线,被黄、红、绿三色点染的光圈渲染得刺眼的煤气灯的放射线作品的张力从天花板的灯光、照亮了的后门以及台球的桌面和地板上弥漫出来;画中的人物散发着颓废的气息:喝醉的落魄汉缩在椅子上,打桌球的人一脸倦容,还有躲在一角幽会的情侣。整个咖啡屋里,空荡荡的,找不到一处生机。咖啡馆内的摆设笨重庞大,占据了大部分画面,相形之下,人物显得渺小而无足轻重。画家以此来突显人物的孤独感。


         如今的梵高咖啡馆内

一个橘红头发的人。他身着蓝色服装,蜷曲着身子坐在桌子的右边。它使人想起梵高本人——橘红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蓝色的上装。而橘红色和蓝色是他最喜爱的色彩组合,他一贯采用这种特殊的色彩搭配将自己融入到画面中。

在写给提奥的信中,梵高写下了创作这件作品的意图:“这就是他们在这里的所谓夜晚咖啡馆……夜游者如果付不起住宿费,或烂醉如泥,到处被拒之门外,都可以在这里落脚。我想在这幅画中……表现咖啡馆是一个使人堕落,丧失理智或犯罪的地方。因此,我选用淡红、血红、酒糟色,与路易十五绿、石青、橄榄绿以及刺眼的青绿形成强烈对比……造成一种气氛,好似魔鬼的硫磺火炉,以表现下等酒店里阴暗的力量。……这幅画中的咖啡馆,是个可能令人身败名裂、精神错乱、甚至犯下罪行的场所,我努力想把这一切呈现出来。……人们沉沦在地狱漩涡般的气氛中。”

梵高在到达阿尔勒之前还曾画过一个咖啡馆内的肖像作品。他在巴黎时,时常去克利希街的铃鼓咖啡馆,在那里喝咖啡饮酒交友或是寻找适合的模特儿。梵高也曾与贝尔纳、高更、劳特累克等在这间咖啡馆举行过画展。《铃鼓咖啡馆的女人》就是以咖啡馆的老板娘阿戈斯蒂娜•塞加托里为描绘对象创作的作品。

作品画于1887年夏天, 自这一年的春天起, 梵高便常去铃鼓咖啡馆。阿戈斯蒂娜•塞加托里以前曾当过画家德加的模特儿,传说跟梵高也曾有过一段时期的深度交往。在这一幅作品中可以看到梵高在店内的墙壁上, 装饰着他喜爱的日本版画。从画中人物的表情可以看出,梵高抓住了她的空洞、游离的眼神。


    梵高《铃鼓咖啡馆的女人》55.5×46.5厘米 收藏于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2020-07-05收藏天下频道《艺术观察》栏目组


《崔狄访谈》公众平台

一个面向大众集

  现场直播、艺术讲座、名家访谈、收藏、鉴定

   于一身综合性艺术平台

     欢迎各位朋友请摁二维码加入,

    关注《崔狄访谈》公众平台。


        宋唯源先生润格:

书法:1万元/平尺

      花鸟绘画:2万元/平尺

      山水绘画:3万元/平尺

       人物绘画:80万元/平尺